親子教學影視,洪蘭教授的演講

洪蘭教授在TEDx發表演說

第一次對洪蘭教授有認識,是在看過她翻譯的心理書籍《快思慢想》時。事後聽說他翻譯的幾本書被批的很慘,被說錯誤很多,有的還說要退款。我自己看這本書也是有點累,感覺不是很好懂,但終究還是有點收獲,算是開啟了我對腦科學的興趣。其實我對這些這麼專業的書,會覺得標準應該寬鬆一點,有時英翻中真的怎麼翻都不對,難以全面的符合原意。當然譯者自己願意花的時間很有關係,也許洪教授比較忙,沒辦法花半年去對翻譯的文字再三斟酌。但總的來說,他帶給我的知識性還是遠大於在翻譯上的不精確。

這星期坐客運回家掃墓,無聊之際在車上就隨便找了找演講, 有聲書, 來看看,比起看電影看節目,這應該是比較有收獲的東西。感覺年際大了之後,做什麼事都一定要有收獲才去做,好像沒法單純無目的照喜好做一些事。好處是時間利用率高了,缺點就是視野會變小,無法有新的體驗。

所以剛好就看到洪教授關於教育的演講,看了一看感覺還蠻喜歡的。我個人都比較喜歡一些講大道理的文章,感覺這像是上基礎科學。基礎的道理懂了,後面的事情就容易理解。而且基礎科學的東西是比較沒有變化的,一生都可以受用。另外就是講大道理的東西,廢話比較少,不會鋪陳的太久。有的人學道理的東西需要鋪陳才能聽的進去,我倒是沒這個問題,「直接跟我講就好了,少廢話!」。

在車上看的這兩段演講,分別是「公視演講廳:洪蘭與父母們談『愛你一輩子』」第一段與第二段。演講方式主要都是一段概念配上一些臨床上的証據來進行,這種方式對我還蠻有說服力的,感覺很像真理。

我們會覺得這個演講很棒,有一部份是這個人說的話正是你想聽的話!?這點我不得不承認,在我寫文章的當下,才有自覺到這一點。她所說的一些觀念,正是以往我想相信,但又缺乏個有力人士的背書的事情。像是他很推崇閱讀,他相信「科學的方法」(能重覆驗証的才叫科學),這些都是我相信的。這些觀念,有時曲高和寡,找不到人可以看我交流上一點的,往往大家沒什麼興趣或不認同(也沒興趣跟你討論),實在是悶啊。

演講裡面有提到一個我覺得很棒的例子。所謂的創意或靈感,是一種可以把很多不相干的事聯結在一起的能力。要把這些事連在一起,你就要有這些領域內的相關知識或經驗,所以可以透過閱讀來增廣我們的不同知識領域。有句話說,如果你手上只有鐵錘,你會把所有的問題當鐵釘敲。

而小孩是最有創意和可能性的年紀,這時不要太早叫他們專注在一個領域,而是要去探所他們的可能性,他們的神經突觸還很廣泛的相聯結,極具創意。此時要多方面的建立他們的背景知識,讓他們發掘自己的天賦,才是對小孩比較好的發展。

Leave a Reply(Name請以user_開頭,否則會被判定會垃圾息)

請輸入答案 4 × = 32